朱迁镇庙二首 其二

:

虎战收功近,龙威召将还。中原无社稷,外寇有关山。

野鸟啼残恨,苍松凛旧颜。平生吊忠义,独此泪痕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曹嘉

曹嘉,曹魏宗室,楚王曹彪之子,入晋后封为高邑公。曹嘉之父楚王曹彪与王凌谋反案有关,被赐死。妃及诸子皆免为庶人,徙平原。 19篇诗文

猜你喜欢

劝农

: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
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
矧兹众庶,曳裾拱手!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儋石不储,饥寒交至。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
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悠悠遥远上古时,当初人类之先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逍遥自在衣食足,襟怀朴素含性真。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狡诈奸巧一旦生,衣食乏匮成艰辛。

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谁能供给使充裕?全靠贤达之哲人。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
聪明贤人知为谁?是为农圣曰后稷。

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后稷何以使民富?教民耕田种谷米。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
舜帝亲自耕垄亩,大禹亦曾事农艺。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周代典籍早记载,八政排列食第一。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
先民和乐美德崇,田园禾稼郁葱葱。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花草树木皆茂盛,于时清平送和风。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男男女女趁农时,你追我赶忙不停。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养蚕农妇夜半起,农夫耕作宿田中。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时令节气去匆匆,和风泽雨难留停。

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冀缺夫妇同劳作,长沮桀溺结伴耕。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
看看这些贤达者,犹能辛勤在田垄。

矧兹众庶,曳裾拱手!
何况我等平常辈,焉能缩手入袖中。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人生在世须勤奋,勤奋衣食不乏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贪图享乐自安逸,岁暮生计难维系。

儋石不储,饥寒交至。
家中若无储备粮,饥饿寒冷交相至。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看看身边辛勤者,内心怎能不羞愧!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孔丘沉溺在道德,鄙视樊须问耕田。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董氏仲舒乐琴书,三载不曾践田园。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
若能超脱世俗外,效法斯人崇高贤。

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怎敢对之不恭敬,当颂礼赞美德全。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5-302、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23

悠悠上古,厥(jué)初生民。
劝农:勉励人们依据季节,重视及时耕作。劝农,这是汉代之来地方官员的职责。悠悠:遥远,久远。厥:其。生民:人民。春秋《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实维姜嫄。”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傲: 游戏,闲游,骄傲。自足:指衣食自给,丰衣足食,并且指知足的心态。此句说,既然衣食自给,并且有自知之明,别无他求,便能坚强骄傲、逍遥自在地看待人世。傲然自足,这是魏晋南北朝知识分子的一种人格理念与品德标准。抱朴:襟怀质朴、朴素。真:指自然。含真:秉性自然、不虚伪。

智巧既萌,资待靡(mǐ)因。
智:智慧。巧:技艺高明、精巧。智巧:机谋与巧诈。此处与上句的“朴”、“真”相对而言。资:本义钱财。战国《易·旅》:“怀其资。”作动词用,转义为:资给,给济。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疑》:“资之以币帛。”待:需要,需求。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不待告。”注:“须也。”资待:供给需求赖的生活资料。靡:无,没有。靡因:无来由,即没有生活来源,没有依靠。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智巧既萌,资待靡因:意谓上古生民抱朴含真之时,可以傲然自足,智巧既已萌生,欲广用奢,反而无从供给矣。”

谁其赡(shàn)之,实赖哲人。
其:语助词。赡:供给,供养,使之充裕。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羊祜传》:“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哲人:智慧卓越超越寻常的人。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jì)
伊何:惟何。时惟:是为。后稷:远代尧舜时代农官,周族的始祖。相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殖:同“植”,种植。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sè)
躬耕:亲自耕种。稼:播种五谷。穑:收获谷物。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战国《论语·宪问》:“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周典:指夏、周《尚书》中的《周书》。

熙熙令德,猗(yī)猗原陆。
令德:1.美德。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猗猗”句:猗猗:这里指禾苗茂盛的样子。原陆:高而平之地,田野。

(huì)木繁荣,和风清穆。
卉:草的总称。清穆:穆:淳和,温和。清穆:清和,亦为“穆清”,比喻清和平静之时。

纷纷士女,趋(qū)时竞逐。
“纷纷”句:纷纷:众多的样子。士女:男女。趋时:指抢赶农时。竞逐:你追我赶。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宵兴:指天未亮即起身操作。宵:夜。野宿:夜宿于田野。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和:和风。泽:雨水。

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冀缺”句:冀缺,春秋时晋国贵族,父冀芮犯罪死,冀缺降为民,安贫躬耕,后为晋卿,理国政。携俪:事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是说冀缺在田里锄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夫妻相待如宾。俪:配偶。“沮溺”句:沮溺:长沮、桀溺,春秋时的两位隐士,他们结伴并耕。耦: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春秋《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结耦:合作耕种。

(xiàng)彼贤达,犹勤陇亩。

“相彼”句:相:视,观察。彼:他们,指冀缺、长沮、桀溺等人。贤达:指有才德、声望的人。勤:指勤于耕作。

(shěn)兹众庶,曳(yè)(jū)拱手!
矧:何况。伊:此,这些。众庶:一般百姓。曳:拖,拉。裾:衣服的大襟。拱手:1.两手相合,相以示敬意。西汉戴德、戴圣选编战国《礼记·曲礼上》:“遭先生於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此神尝与鲁班语,……班于是拱手与言。”2.将双手放在袖子里,形容人们懒惰、闲散的样子。引深为无为而治。西汉刘向编《战国策·秦策一》:“大王拱手以须,天下徧随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 3.夸张形容轻易而得。《战国策·秦策四》:“齐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西汉贾谊《过秦论上》:“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东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六》:“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得。”当代龚斌《陶渊明集校笺》引清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一:“曳裾拱手,说惰农趣甚。”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kuì)
“民生”二句:战国《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民生:人生。匮:缺乏,不足。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宴:1.请人吃饭喝酒,相聚在一起喝酒吃饭。战国《易·需》:“君子以饮食宴乐。”东汉郑玄注:“宴,享宴也。”2.安闲,安逸《汉书·贾谊传》:“是与太子宴者也。”注:“谓安居。”奚冀:何所希望,指望什么。

(dàn)石不储,饥寒交至。
儋石:儋: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量词。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异宝》:‘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 东汉高诱注:“万檐,万石(dàn)也。”石:米谷的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交至:一齐来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林公云:‘见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列:同伴,指那些勤于耕作的人。

孔耽(dān)道德,樊须是鄙。
孔耽:孔:孔子。耽:沉溺,迷恋,喜好过度。樊须是鄙:即鄙视樊须。樊须,即樊迟,孔子的学生。战国《论语·子路》记载,有一次樊迟向孔子请教稼圃之事,待樊迟出,孔子便讥讽他:“小人哉,樊须也。”鄙视他胸无大志。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lǚ)
董:董仲舒,西汉思想家、哲学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战国《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134),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田园不履: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说他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有三年没到园中去。履:踩踏。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
超然:犹超脱,高超脱俗,超出于世事之外。高轨:崇高的道路,指行事与道德。

敢不敛(liǎn)(rèn),敬赞德美。
敛衽:如同“敛袂”,整一整衣袖,表示恭敬。西汉刘向编、战国《战国策·楚策》:“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5-302、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23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
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
矧兹众庶,曳裾拱手!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儋石不储,饥寒交至。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
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此诗共六章,第一章言上古之时百姓的朴素生活。第二章追述后稷播植自给,舜禹躬耕稼穑,都十分重视农业劳动。第三章写古代士女竞相耕作,时代清明,农人安然自逸。第四章写古代贤达之人尚且躬耕,众人庶士更当勤于耕种,以保自安。第五章谈耕作的重要性。“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劝农的根本所在,否则便会斗米不储,“饥寒交至”。第六章反面强调要重视农耕,孔子、董仲舒专心学业,不事农耕的行为高不可攀,借以批评那些既不劳作又不进德修业的人。

  全诗环环相扣,强调农耕对生计的重要意义,即便舜禹那样的贤君,贤达的隐士,都躬耕自保,更何况普通的老百姓呢?然劝农躬耕是其一意。诗人于劝农耕作中呈现出的“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的上古气象,“傲然自足,抱朴含真”的淳朴民风,是其真正仰慕的对象。诗人写景观物,情致高远,无不体现出旷远的性情。

  整首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农本思想,这一点是值得赞扬的;但诗中以“哲人”为民之主宰的认识,则是陈旧落后的。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2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思旧赋

: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近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近。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我和嵇康、吕安的行止相近,他们都有不受拘束的才情。可是嵇康的志向高远而疏阔,吕安的心胸旷达而豪放,之后各自因为一些事情而被杀。嵇康精通所有的技艺,对于音律尤其高妙。当临刑之时,他回头看了看太阳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正值我将要西行,路过我们旧日的居所,当此之时,太阳渐渐地迫近它的沉落之地,寒冷的冰霜越发显出凄凉的样子,邻里有人吹笛,吹出的声音嘹亮悲摧,追怀往昔一起游玩宴乐的情分,我被这笛声触动不禁深深叹息,所以写下这样的赋。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奉命前往遥远的上京,又回身向北而去。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泛舟渡过黄河,路过昔日在山阳的故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举目看到萧条的旷野,在城脚下停下我的车舆。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重履二人留下的遗迹,经过深巷中的空屋。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感叹《黍离》的歌声深切地哀悯西周的宗庙,悲伤《麦秀》的调子飘荡在殷朝的废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因为抚摸到古老的哀愁而怀念故去的人,我的心徘徊而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梁栋屋宇都历历存在而没有丝毫损毁,故人的形容和精神已远逝不知所去。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当年李斯受罪被杀,为着不能再牵黄犬出上蔡门打猎而恋恋不舍,叹息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我哀悼嵇生将要永辞世间的最后一刻,回顾日影再一次弹响鸣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人生的缘分遭际聊寄于瞬间的领悟遇合,剩下的美好生命托付给哪怕只有一寸的光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我听到笛子的声音爽朗慷慨,仿佛嵇生绝世的清音得以重临。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我的车驾将重新起程,于是执笔写下此刻的心情。

余与嵇(jī)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jī)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yú)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liáo)亮。追思曩(nǎng)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吕安:字仲悌,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居止:居住的地方。不羁之才:有才能但不受羁绊。志远而疏:志向高远,但疏于人事。心旷而放:心性旷达,游离于世俗。以事见法:以,因;事,指二人被诬之事,详见后文;法,刑;以事见法,因那件事而被加刑。博综:博,广;综,综合。此处指广博掌握(很多技能)。丝竹:丝指弦乐,竹指管乐,此处引申为音乐、乐器。就命:就死、赴死。顾:看。逝将:将要。迈:行。薄:迫近。虞渊:传说中的日落之处。寥亮:即今嘹亮。曩昔:从前。游宴:出游、聚会。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cú)
将命:奉命。适:往。旋反:旋,回;反,同“返”;旋反,回来,指从洛阳回去。徂:行。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济:渡。山阳:嵇康原住在山阳嵇山之下。

(zhān)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yú)
驾:车驾。城隅:城的一角。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二子:指嵇康和吕安。历:经。穷巷:隐僻的里巷。

叹黍(shǔ)离之愍(mǐn)周兮,悲麦秀于殷(yīn)墟。
愍:通“悯”;同情。黍离:《诗经》中感叹周朝覆亡的诗歌。殷墟:殷都旧址,在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麦秀:指麦子秀发而未实。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chóu)(chú)
惟:思念。古昔:指上文的周商旧事。怀今:指有感于古人事而怀念嵇康和吕安。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焉如:何往。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受罪:受(因罪所加的)刑罚。吟:叹息。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辞:诀别。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运遇:命运遭遇。领会:对于命运的领悟和理解。余命:剩下的生命。寸阴:极短的时光,指临刑前的片刻。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鸣笛:指序中所说的邻人之笛。寻:继续。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hàn)而写心。
驾:马车。言:语气助词。将迈:将要出发。援:提。翰:笔。写心:描述自己的心境。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这篇赋体文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向秀为怀念故友嵇康和吕安所作。此赋分为“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字里行间直陈直叙,除了对亡友的沉痛悼念之外,对当时黑暗政治难以明言的悲愤也流露其中。可谓情真语切,悲愤交加,寓情与景,寄意遥深。

  “序言”写向秀自己经过旧庐时闻邻人笛音,不禁忆起嵇康之死及其死前弹琴的模样。“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当时,亡友嵇康看看日影,临刑将到,便索琴弹了一曲只有他自己会弹的《广陵散》。其“远而疏”的从容气度,对临刑前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对屠杀者极度藐视的神情,活灵活现,如在目前。据《晋书》记载:“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所以说,《广陵散》是嵇康“临当就命” 索琴而弹出的绝响,是嵇康最后思想的凝结,也是我们了解嵇康生命意识的关键。有人说,嵇康“把庄子的理想的人生境界人间化了”(罗宗强语),因为,琴声对于嵇康来说,曾经凝聚着“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的神仙情结。有了这样的心态,嵇康不会去顾及人生之途上到底有多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哪怕“寄余命于寸阴”,也不忘去弹奏“感天地以致和”的音乐,让琴声超越人生困境的诗性境界,去创化一种本然,去拓展一种空谷传响、长啸久绝。作者这样写嵇康惨遭杀害时戏剧性的动人表现,目的是歌颂亡友的德才和风度。

  “主文”虚实相间,借景抒情,凄楚悲怆,涵咏不尽。“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此处用“济”、“经”、“瞻”、“息”、“践”、“历”等动词,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的举步维艰的处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方面又是通过特定时间的特定景物移情抒怀。鲁迅说,向秀写《思旧赋》是“为了忘却的记念”。向秀绕一大段远路到山阳去,是为了凭吊昔日好友,而凭吊又是为了告别。这是因为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而当年,他与嵇康曾沿着这条路,往返于山阳与洛阳,寒风凛冽,往事如烟……如今好朋友嵇康曾经存在的地方,已物是人非。“叹《黍离》”、“悲《麦秀》”、“栋宇存”而“形神逝”。 故居、情景仍然是日落、音声如昔,但自嵇康死后,他的妻儿已迁居他乡,此处只留下了一座空宅。虽然栋宇还没有毁坏,而主人已经形神俱逝。远远望去,犹如荒冢一样凄凉。这些现实与往事,无不勾起向秀的极大伤感。此刻,向秀想起历史上李斯被腰斩的冤案:李斯临刑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对儿子关于黄犬的一段临别谈话,读之令人鼻酸,这是血泪的怨愤控诉。向秀用此隐喻和类比,为嵇康鸣不平,故又忆及“顾日影而弹琴”之事。忽然,远处传来了嘹亮而断续的笛声,原来是陌生的邻人吹起了一首伤感的曲子,在这寒冷的黄昏,更是沁人肺腑的凄凉。于是,“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与开头“序”中描写的嵇康的身影与音乐联系在一起遥相呼应,同时也形成了情景交融的移情手法。鲁迅曾经说过:“青年时期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了。”原来,“吟罢低眉无写处”的心境多么与之相似。有人也曾评说,“向秀作思旧赋,家国万端,生机变乱,不可胜说。然而郁结者,欲说还休,休又难止”。也许这就是抒情小赋动人心弦之处——“短歌微言不能长”(曹丕《燕歌行》)最好的诠释吧 。

  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也有应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总之,《思旧赋》以含蓄的笔法,表述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用简短的笔墨,隐晦曲折的表达自己哀伤激愤之情。尤其是“山阳邻笛”的典故,哀怨愤懑,情辞隽远,已经成为后世文学审美的意象之一。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酒德颂

: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一个大人先生,他把天地开辟以来的漫长时间看做是一朝,他把一万年当做一眨眼工夫,他把天上的日月当做是自己屋子的门窗,他把辽阔的远方当做是自己的庭院。他放旷不羁,以天为帐幕,以大地为卧席,他自由自在。停歇时,他便捧着卮子,端着酒杯;走动时,他也提着酒壶,他只以喝酒为要事,又怎肯理会酒以外的事!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有尊贵的王孙公子和大带的隐士,他俩听到我这样之后,便议论起我来。两个人揎起袖子,撩起衣襟要动手,瞪大两眼,咬牙切齿,陈说着世俗礼法,陈说是非,讲个没完。当他们讲得正起劲时,大人先生却捧起了酒器,把杯中美酒倾入口中,悠闲地摆动胡子,大为不敬地伸着两脚坐地上,他枕着酒母,垫着酒糟,不思不想,陶陶然进入快乐乡。他无知无觉地大醉,很久才醒酒,静心听时,他听不到雷霆的巨声;用心看时,他连泰山那么大也不看清;寒暑冷热的变化,他感觉不到;利害欲望这些俗情,也不能让他动心。他俯下身子看世间万事万物,见它们像江汉上的浮萍一般乱七八糟,不值得一顾;公子处士在他身边,他认为自己与他们更像蜾蠃和螟蛉一样。

参考资料:

1、 徐潜.精短文言文选编.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6-128页2、 王尚文 王建华 西渡.大学语文.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70-71页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zhāo),以万期(jī)为须臾,日月为扃(jiōng)(yǒu),八荒为庭衢(qú)。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zhī)执觚(gū),动则挈(qiè)(kē)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酒德:饮酒的德性。颂:文体的一种。大人:古时用以指称圣人或有道德的人。先生:对有德业者的尊称。大人先生,此处作者用以自代。朝:平旦至食时为朝。万期:万年。期:周年。扃牖:门窗。扃:门;牖:窗。八荒:四方与八隅合称八方,八方极远的地方为八荒。幕、席: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幕,以……为席。如:往。卮:古时一种圆形盛酒器。觚:古时一种饮酒器,长身,细腰,阔底,大口。挈:提。榼:古时一种盛酒器。务:勉力从事。

  有贵介公子,搢(jìn)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mèi)(rǎng)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yīng)承槽、衔杯漱醪(láo);奋髯(rán)(jī)(jū),枕麴(qū)(jiè)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rán)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luǒ)之与螟蛉。
  贵介:尊贵。搢绅:插芴于带间。搢:插。绅,大带。古时仕宦者垂绅插芴,故称士大夫为搢绅。搢一作为缙。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风声:名声。所以:所为之得失。奋袂攘襟:挥动衣袖,捋起衣襟,形容激动的神态。奋:猛然用力。袂:衣袖。攘:揎,捋。襟:衣的交领,后指衣的前幅。切齿:咬牙。锋起:齐起,谓来势凶猛。锋一作为蜂。于是:在这时。甖:大肚小口的陶制容器。甖一作为罂。槽:酿酒或注酒器。漱醪:口中含着浊酒。漱:含着。醪:浊酒。奋髯:撩起胡子。髯:颊毛。箕踞:伸两足,手据膝,若箕状。箕踞为对人不敬的坐姿。枕麴藉糟:枕着酒麴,垫着酒糟。麴:酒母。藉:草垫。陶陶:和乐貌。兀然:无知觉的样子。豁尔:此处指酒醒时深邃、空虚的样子。切:接触。感情,感于情,因所感而情动。扰扰焉:纷乱的样子。二豪:指公子与处士。蜾蠃:青黑色细腰蜂。螟蛉:蛾的幼虫。此处以二虫比处士与公子。

参考资料:

1、 徐潜.精短文言文选编.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6-128页2、 王尚文 王建华 西渡.大学语文.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70-71页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这篇诗文可分为三层,起首至“惟酒是务,焉知其余”为第一层。作者以如椽之笔,勾勒了一位顶天立地、超时超空的“大人先生”形象。他,“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缩长为短,缩久远为一瞬,比庄子笔下的“以久特闻”的彭祖和“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越出几万倍。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站在宇宙、天体的高度,俯视地球、人世的变幻,自然感觉渺小微末,那何必斤斤于一旦之交,汲汲于一夕之化。他,以“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缩大为小,缩旷远为门庭,其胸怀之广阔,其眼界之高远,超尘拔俗,连庄子笔下的“绝云气,负青天”“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之大鹏,亦不能望其项背。以上四句,既突出“大人先生”之高大无比,横空出世,又为后文展示其“德”铺设一幅特大的背景。接着叙写“大人先生”的衣食住行,茕茕独立,不同凡响:“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既然日月、八方只像扃牖、庭衢那么可以自由出入,普通车马何能载乘,普通室庐何能盖蔽,他——大人先生,豪放、脱羁,天当幕被,地当茵席,纵意所如,随心所欲,这可以说已达到庄子所论说、描叙的“逍遥游”境界了。至此,作者的笔触由虚而实,由前四句的空灵,到此四句的概述,再具体延伸到大人先生的“动止”,从而引出“酒”字,切入正题。他已不是一般的痛饮,而是狂饮。无论是静止时分还是行动时刻,不是“操卮执觚”,就是“挈榼提壶”,始终与酒为徒,“惟酒是务”。史载刘伶出门挂酒榼于车,令人荷锄随之,曰“死便掘地埋我”。这可以作为上面几句话的注脚。可见这个“大人先生”既是刘伶所向往的傲然世俗、卓然迥立之理想人物,也蕴含着刘伶本人的性格和影子。而“惟酒是务,焉知其余”,看似超然物上,不屑与营营碌碌、争名夺利之世人为伍,但是举杯浇愁愁更愁,这里面却也或多或少发泄了不满现实的牢骚,包藏着嫉世愤俗的情愫。

  第二层从“贵介公子”到“是非蜂起”,提出“大人先生”之对立面对其狂饮所作出的反响。围绕“酒”字,展开了饮与反饮的矛盾冲突,使文章波折起伏,激荡回转。“贵介公子”是既得利益者,无疑要维系其富贵利禄的名教礼法;而插笏系绅的官宦,作者称其为隐居的“处士”,这里不无讽刺之意,他们自然也要捍卫其赖以进阶的礼教法规。这些人不能容忍有近似疯狂的酒徒在一旁破坏、藐视礼俗大法。因而,“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一“闻”即“议”,显示了这些人狭隘的心胸和饶舌的伎俩;“议”之不过瘾,乃至于“奋袂攘襟,怒目切齿”,作者连下“奋”、“攘”、“怒”、“切”四个动词,活画出这批入围而攻之、气势汹汹的狰狞面貌。他们“陈说”的核心,自然是“礼法”,一时间,唾沫横飞,“是非”之说,蜂拥而起。根本没有直率之人的立足之地,没有耿介之士的容身之处。以上的描述,绝不是作者的随意想像,而是对当时黑暗腐败政治的一种概括和反映,真切而动人。

  第三层,写“大人先生”对公子、处士攻击的回答。如果据理力驳,对这批沉湎礼法之徒,无可理喻,反而有损“大人先生”之旷达本性,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以率真的行为来冲破他们的名教礼法,大人先生于是索性变本加厉,不是一杯接着一杯、文文雅雅地喝,而是“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多么的粗鲁狷狂,简直是满口满脸、满头满身都浸淫于酒了。不仅如此,饮酒的姿态也随之而变,坐则“奋髯箕踞”,越礼犯分;卧则“枕曲藉糟”,无法无天。大人先生心安理得,“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这一系列倨傲不恭的行为,无疑是对那所谓的礼教的最大挑战,也是对“公子”、“处士”的最大棒喝。别看这些正人君子似乎春风得意,日日奔走于利禄,汲汲钻营于宦途,但神伤虑竭,尔虞吾诈,哪有先生那么陶然自乐。笔触至此,已切入“德”字。接下去,作者借醉态进一步扩展、申发“酒德”。醉是醉得那么“兀然”,毫无知觉;醒是醒得那么“恍尔”,心朗胸清。这里虽醉犹有三分醒,已醒还带三分醉。他的感官因此异于常人:听觉是“静听不闻雷霆之声”;视觉是“熟视无睹泰山之形”;触觉是“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写听觉、视觉只是描绘醉态,是一种陪衬,目的是烘托出大人先生不为利欲撼情,甘居淡泊的高尚品德。《评注昭明文选》说:“酒中忘思虑,绝是非,不知寒暑利欲,此便是德。”评得非常确切。作者笔下的“大人先生”于已是“不闻”“不睹”“不觉”,而对人却看得异常透彻:“俯视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世上万物是那么地乱七八糟漂泊无定,有什么可留恋一顾的。尔等公子、处士犹如蜾赢、螟蛉这样渺小的东西,何能长久。既称公子、处士为“二豪”,却又比喻为虫子,是极妙的讽刺,极度的蔑视。这一层的词意似乎多为自我解嘲,不辨是非,而通观全文,却是嘻笑怒骂,痛快淋漓,泾渭分明,是非自辨。那位“大人先生”虽沉湎于酒,却不沉湎其心,酒德由是而兴;而那公子、处士虽不沉湎于酒,却沉湎于札法,满口的说教越显示出他们的无德。所谓的“有德者”最无德,所谓的“无德者”最有德,正是这篇文章的题旨所在。

  这篇骈文全篇以一个虚拟的“大人先生”为主体,借饮酒表明了一种随心所欲,纵意所如的生活态度,并对封建礼法和士大夫们作了辛辣的讽刺。语言形象生动,清逸超拔,音韵铿锵,主客对峙,铺叙有致,文气浩荡,笔酣墨饱,有飘然出尘,凌云傲世之感。作者把那些“贵介公子”,“缙绅处士"们的丑态和“大人先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的悠然自在相对比,达到了鲜明的讽刺效果。作者极力渲染了酒醉后的怡然陶醉之感,视缙绅公子们如虫豕一般,于不动声色之中作了尽情的嘲讽。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 王国安.大学古诗文辞典.北京市: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547-550页2、 姚翠文 魏国强.中外抒情散文鉴赏辞典.长春市:长春出版社,1990年:2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天道幽深而玄远,鬼神之事渺难算。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年少已知心向善,五十四岁犹勤勉。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二十岁上遭时乱,三十丧妻我独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旱天烈日似火烧,害虫肆虐在田间。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风雨交加来势猛,收获不足纳税钱。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夏日缺粮长饥饿,冬夜无被受冻寒;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夜幕降临盼天亮,日出却愿日落山。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我命自苦难怨天,遭受忧患心熬煎。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死后名声何足叹,在我视之如云烟。

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慷慨悲歌孤独心,唯有知音晓哀怨。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70-73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怨诗楚调:汉代乐府《相和歌》中有《楚调曲》,《楚调曲》中有《怨诗行》,简称怨诗。庞主簿:指庞遵,字通之,诗人的朋友。古代官府,上自御史府,下至州县,都有主簿一官,职掌簿书。邓治中:其人名字与事迹不详,亦为诗人之友。汉置治中从事史,简称治中,为州之佐史。居中治史,主众曹文书,故名治中。“天道”二句:是说鬼神之事渺茫难知。天道:天理。

结发念善事,僶(mǐn)(miǎn)六九年。
结发:束发,指十五岁。此处指青年时。善事:做好事。僶俛:勤奋努力。六九年:五十四岁。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弱冠:指二十岁。其时体尤未壮,故称弱冠。逢世阻:陶渊明年轻时,时局非常混乱,前秦曾大举入寇,江西一带又遭遇饥荒,所以说“逢世阻”。始室:三十岁。丧其偏:古代死去丈夫或妻子称为偏丧,这里指丧妻。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zì)中田。
“炎火”句:此句是说,酷热的阳光老是像火一样的燃烧。指遭到了旱灾。螟(míng)蜮(yù):螟和蜮是危害禾苗的两种害虫。泛指害虫。恣中田:在田里肆意为害。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chán)
廛:古时一户占用地。不盈廛:不满室。谓所收获粮食不多。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长抱饥:一作“抱饥长”。夏日长,抱饥时间也长。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造:至。乌:指太阳。相传日中有三足鸟,故称太阳为金乌。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离忧:遭遇到忧患。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名:名声。当时陶渊明已有高隐之名。

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锺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是伯牙的知音朋友。《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然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这里用以指庞主簿、邓治中,意思是说他们一定也能像钟子期那样体会到这“悲歌”的含义。信:诚然。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70-73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作品分前后两段,前段十四句,诗人从自己半生的艰难遭遇出发,对自古以来众口所说的天道鬼神的存在提出了怀疑。开头两句是结论,是贯穿全段的。下面的十二句是这个结论所由得出的事实根据。他说:从刚刚成人(结发)那个时候起,我就一个心眼地想着做好事,苦力巴结(僶俛),到现在已经五十四岁了。自己的遭遇又是如何呢?二十岁(弱冠),世道乱离,苻坚南侵;三十岁(始室),家门不幸,死了妻子。再以后就是天灾屡降,气候反常,先是荒旱不已,螟蜮丛生;接着又是狂风暴雨,铺天盖地,闹得庄稼收不了一把,从而挨冻受饿,自己的经济生活现在已经完全陷入绝境了。看看这种现实,这说明根本就没有什么“福善祸淫”的天道鬼神。后段共六句,写他面对目前这种艰难处境的思想活动。他愤慨地说:我今天陷入到这个如此穷困悲凉的境地,这都怪我自己,怨不得什么别的天命或人为;历代圣贤不总是教导人们要立德、立功、立言,要名垂青史,像画麒麟么,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就如同过眼的烟云一样无足轻重,我自己在这里慷慨悲歌,我别无他求,我以有你们这两位像锺子期一样的知音人而感到欣慰与自豪。

  这是表现陶渊明晚年的生活景况及其思想情绪的一篇极其重要的作品。陶渊明以“田园诗人”著称,他的作品流传最广而又最脍炙人口的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这种文,和《归园田居》、《和郭主簿》、《饮酒》这种诗。后来经过鲁迅先生的批评提醒,人们又开始注意了《咏荆轲》、《读山海经》等少数所谓带有点“金刚怒目”式的作品,而真正了解陶渊明晚年的生活与思想的读者仍是不多。因此,读者有必要向了解《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这首诗。

  首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悲惨的生活情景,他已经到了挨饿受冻,无法维持的境地。他“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以至冻得“造夕思鸡鸣”,夜间盼着快点天亮;饿得“及晨愿乌迁”,白天又盼着快点天黑。这是多么难熬,多么难以忍受的岁月啊!反映陶渊明晚年的这种悲惨困苦生活,可以用来和《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相参证的,还有《杂诗》,其中说:“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梗粮。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还有《饮酒》,其中说:“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词语都几乎一样。回想陶渊明归田的初期,那时他的家庭尽管不很富,但至少还保持着一个小康局面。他的居住情况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他的饮食情况是“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当隐士,自然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好景不长,四十四岁那年他家中失了大火,“一宅无遗宇”,什么都给烧得精光了。从此他的生活日益贫困,他的参加劳动也不得不由原来的观赏性、点缀性而逐渐地变成了维持生活的基本手段。也正因此,自然灾害对于陶渊明也就成为一个关系极其紧密的问题了。例如眼下陶渊明的困境就是由于“炎火屡焚如,螟蜮滋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这种原因造成的。这样的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学家们的经历中极为少见。

  其次,它表现了诗人晚年对社会现实的极大愤慨与不平,他满腹牢骚,甚至连天道、鬼神都恨起来了。他说:“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从自己的切身遭遇可以证明这些都是骗人的东西。与此相近,他在《饮酒》诗中还说:“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立空言!”情绪都是非常激烈的。在这里,他表面上是指着天道鬼神,实际上他的批判矛头乃是指向当时的黑暗社会,指向那个掌握着人类命运的腐朽的统治集团。陶渊明这时的思想情绪和他归田初期的那种面貌大不相同了,归田初期他总爱唱那种“乐天知命”、“安贫乐道”的高调,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在《归去来辞》中他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那时的陶渊明是以和平恬淡,与世无争著称。现在则不同了,牢骚越来越多,情绪越来越大。不是他的修养水平降低了。鲁迅先生说:“‘雅’要想到适可而止。‘雅’要地位,也要钱。”(《病后杂谈》)不论谁要说“安贫”,那他首先得保持一种至少是不太贫的经济条件。否则要想使人“安”得住,而且还要“乐”起来,那是很难的。陶渊明先前总爱说“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颇有点像是读书弹琴成癖的样子。可是到了晚年写作《咏贫士》,当他已经“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的时候,他也就“诗书塞座下,日昃不遑研”了。越穷越苦,思想矛盾也就越多,情绪也就越激烈,这是人之常情,是真实的。陶渊明的诗歌以真实著称,但若以后期这种艰难地写痛苦写愤怒的作品,和前期那种轻易地写快乐写恬淡的作品比起来,则是后期作品表现的思想更真切、更实在。

  第三,作品表现了陶渊明在这种极其痛苦难熬的生活中的意志坚定,宁死不移。他已经横下一条心来,无论怎样穷困,他再也不出去作官,再也不去和那个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了。他说:“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这是什么意思?比陶渊明早百余年的放诞派张翰曾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不是陶渊明也像张翰那样肆无忌惮地蔑视前代圣贤的古训,他所蔑视的正是当时官场中像苍蝇追逐血腥一样所追逐的那种东西。他说他之所以陷入今天这样的困境,这都怪他自己,怪不得天道鬼神或其他人事。这不是真话,这是牢骚,这是他在变相地表现他对当时政治的不平,同时其中也包含着一种坚守了节操,在精神道德上获得了胜利的骄傲与自豪。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与黑暗官场不合作,蔑视功名利禄而隐居田园去当清闲地主的,历代不乏其人。但是能够忍冻受饿,竟至于“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地宁可去向人家乞食,也决不回头,而一直挺下去,直至老死田园的,却除了陶渊明再也找不出第二个。陶渊明的气节是感人的,陶渊明的骨头的确比别人硬。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是以淳朴实在著称,所以梁启超曾经说,“唐以前的诗人,真能把他的个性整个端出来和读者相接触的,只有阮步兵和陶渊明,而陶尤为甘脆鲜明”(《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他晚年写的这首《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就如同一位老朋友用连珠一般的语言在诉说他一系列的不幸,在那里发牢骚,在那里怨天恨地,在抒发他对现实社会的愤愤不平。这首诗和他归田初期作品中的那种宁静恬淡、情景交融比起来,是变得更为愤激、更为质直了,但是陶渊明作品中那种突出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却是始终一贯的。他有乐说乐,有苦说苦,有牢骚不平也决不故意掩饰。他的语言是那样浅近、凝练、生动、准确,例如:“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这种对于受冻者在冬天的长夜里盼望天亮,盼着快点日出;挨饿者在夏天的长昼里盼着天黑,以为上床不动,肚子也可能会好受一些的心情的描写,没有一点实际感受的人莫说是写不出,就是想也恐怕难以想到。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88-49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三十年来村居享悠闲,对于世态隔膜而不明。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原先爱好诗书现更爱,田园没有应酬之俗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为何舍弃田园而离去,千里迢迢去到那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荡起船桨击碎新秋月,水边暂告分手别亲朋。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傍晚凉风习习已吹起,月光照天夜色清空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天宇明净高远无边际,亮光闪闪江面水波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惦记差役不能安心睡,夜已将半还得独自行。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商歌求官不是我事业,留恋沮溺那样并力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甩掉官帽决心返故里,高官厚禄本来不动情。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衡门茅舍才可修真性,或可凭善建立好声名。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7-120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辛丑:指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年)。赴假:赴准假之所,意即销假返任。江陵:当时的荆州镇地,是荆州刺史桓玄的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行:经过。涂口:地名,即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北宋前名涂口。闲居:闲散在家。三十载:诗人二十九岁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三十载”是举其成数。一说“三十”应作“三二”,三二得六,即闲居了六年。尘事:指世俗之事。冥:冥漠,隔绝。

诗书敦宿(sù)(hào),林园无世情。
敦:厚。这里用作动词,即加厚,增加。宿好:昔日的爱好。宿,宿昔,平素。林园:一作“园林”。世情:世俗之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jīng)
如何:为何。舍此:指放弃田园生活。南荆:荆州治所在湖北江陵,江陵古属南方楚国之地,故西晋称荆州为南荆。东晋沿用此习称。《文选》作“西荆”。

(kòu)(yì)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叩:敲,击。枻:船舷。新秋:即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临流:在水边。友生:朋友。生是对年轻读书人的称呼。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zhàn)虚明。
将夕:暮之将临。夕,傍晚。湛:澄清,清澈。虚明:空阔明亮。

昭昭天宇阔,皛(xiǎo)皛川上平。
昭昭:光明,明亮的的样子。皛:洁白明亮的样子。川上:此指江面。

怀役不遑(huáng)寐,中宵尚孤征。
怀役:犹言负役,身负行役。不遑:不暇,没有工夫。中宵:半夜。尚:犹,且。独征:独自远行。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ǒu)耕。
商歌:指自荐求官。商,声调名,音悲凉。商歌非我事:意谓像宁戚那样热心于求官,不是我所愿意做的事。依依:依恋、留恋的样子。耦耕:两人并肩而耕。这里指隐居躬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hǎo)爵萦(yíng)
投冠:抛弃官帽,即弃官,旋:返回。旧墟:这里指故乡旧居。好爵:指高官厚禄。萦:缠绕,束缚。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养真:养性修真,保持真朴的本性。衡茅:指简陋的住房。衡,同“横”,即“横木为门”。茅,茅屋。庶:庶几。有“差不多”之意,在古语中常含希望、企求的成分。这里就有希望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7-120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此诗开头六句,是从题前着墨,借追念平生,写出自己的生活、情性,再转到当前。他这年三十七岁,说“闲居三十载”,是就大体举成数而言。过去精神寄托所在是诗书和园林,官场应酬这些尘事、虚伪欺诈这些俗情是远隔而无沾染的。四句盛写过去生活的值得追恋,也正是蓄势;接着便迸发出“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的自诘,强烈表现出自悔、自责。这里用十字成一句作反诘,足见出表现的力度;说“遥遥至西荆(荆州在京都之西)”,自然不仅是指地理上的“遥遥”,而且也包括与荆人在情性、心理上的相隔“遥遥”。

  “叩枻”以下八句是第二节。前六句正面写“夜行”,也写内心所感。诗人挥手告别岸边的友人,举棹西行。这时,新秋月上,凉风乍起,夜景虚明一片,天宇空阔无垠,平静的江波上闪映着月影,望过去分外皎洁。这是无限美好的境界,但是,作者如此着力描写这秋江夜景,不是因为“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而正是为了反跌出自己役事在身、中宵孤行之苦。一切美景,对此时的诗人说来,都成虚设;反足以引发其深思,既追抚已往,也思考未来。这样,“怀役”两句,便成了绾结上下的关捩语句。

  结尾六句,抒写夜行所感。在上节所写境和情的强烈矛盾下,诗人不自禁地像在自语,也像在对大江、秋月倾诉:“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像宁戚那样唱着哀伤的歌来感动齐桓公以干禄求仕的世不乏人,而自己却恋恋于像长沮、桀溺那样的并肩而耕。“商歌”、“耦耕”,代表着两条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作者在此已作了明确的抉择。“耦耕”是“归隐”的代称,所以下文就是对未来生活的具体考虑:首先是“投冠”(不是一般的“挂冠”),掷弃仕进之心,不为高官厚俸牵肠挂肚;其次是返归故里,在衡门茅舍之下、在田园和大自然的怀抱中,养其浩然真气。诗人深沉地想:要是这样,大概可以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了吧。一个“庶”字,也表现出诗人对崇高的人生境界的不息追求。

  诗中作者用白描手法写江上夜行的所见、所遇,无一不真切、生动,发人兴会。其抒述感慨,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实语。方东树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情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昭昧詹言》);又说:“读陶公诗,须知其直书即目,直书胸臆,逼真而道腴”(《昭昧詹言》),此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05-50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